我今天准备给大家分享,有关植物名字的故事,这个故事准备从哪里讲起呢,我想就从我家附近的一个菜市场开始吧。
我们家附近有一个菜市场,叫做西苑菜市场。我经常去那里买菜。它这个菜市场的入口处呢,就有一个茶叶摊儿。这个茶叶摊儿除了卖茶叶之外,也卖其他各种非常稀奇古怪的植物制品,一般都是可以回家泡茶喝,他们都说这些东西有很神奇的保健功能。
比如说这个东西,它看上去好像很奇怪是吧,上面一个球一个球的,然后上面有一些孔洞,就因为有这些孔洞,所以这个茶叶摊儿给这个东西起名,叫做「路路通」。那么这个名字很有意思,据说它的功效也跟这个「通」有关系,据说把它泡水,煎汁儿喝下去,然后就可以疏通你的经络,让你从此不再受各种风湿疼痛的困扰。
那么我对它是不是真有这个功效,其实不是很感兴趣,但是我对这个植物的名字很感兴趣。毫无疑问它是一种植物的果实,那么我有了这个名字之后,我就很想知道它到底是个什么植物呢?
结果回家上网一查,我才恍然大悟,哦,原来它就是枫香树的果实,枫香树在北方没有。但是在南方特别是长江流域,却是分布非常广泛的一种树木,在上海,在南京,在杭州你都可以看到大量种植的枫香树。
它的果实在还没有成熟的时候,长在树上的时候是这个样子的;而到了秋末它成熟,变黑落到地上之后,就成了我们刚才看到的那样。所以说,本来是很神奇的一种药材,但是当你看到它的真身,知道它的真正名字之后,就觉得好像没有那么神秘。
比如说如果北方的朋友,如果你们真的觉得这个药,特别神奇的话,你们大可以不必去茶叶摊上去买。你们可以请上海或者是南京的朋友,每到秋末的时候就到公园里面走一走,地上会有很多这种东西,然后你让他们扫上一簸箕,用快递递给你的话,这样就非常便宜了是吧?
我们再来看下一种,这个东西,乍一看好像让人没有什么联想,但是如果告诉你它的名字叫做「风流果」,又叫做「壮阳果」,你们会不会觉得它好像是像男性身上的某个部位呢?
这个东西在网上的介绍是这样的:这是产自于西藏,特别是波密、林芝地区的一种非常罕见的树木,非常珍稀的树木,它的果实如果你买回家去煎肉,或者是泡在酒里面喝下去,那就正如它的名字所显示那样,可以壮阳。
但是它到底是什么东西呢?我同样是经过一番查证,发现它实际上是一种叫做「厚鳞柯」的树木的果实,这个树木当然也并不常见,但它绝对不产于西藏,而是产于云南、广西、广东,在那些地方的森林里面,生长的一种树木。
一旦知道了它的真实的面貌之后,那原先附加在它之上的那些神秘的东西,也就不觉得神秘了。
最近我又去菜市场,发现又多了一种新玩意儿,就是这个东西。它被叫做「减肥果」,这个我想女性朋友一定很喜欢,然后又叫「瘦瘦果」,还有的地方干脆再加上「越南」两个字,叫做「越南瘦瘦果」。无不凸显出它是一种非常珍稀、名贵,来自边远地区的这种减肥名品。
但是这个东西又是什么呢?同样我是查找它的真实的名字,它叫做「香橼」,又叫做「枸橼」。其实是中国南方,特别是华南地区,广泛栽培的一种柑橘类水果。这张照片就是我在广西桂林附近的农村拍摄的,那么当时我拍摄的时候,绝对不会知道它有这么珍稀的功能。
事实上,我们每个人对香橼来说,应该都还是比较熟悉的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因为我刚才说过,香橼是柑橘类水果的一种,柑橘类水果中真正的野生种类只有三种,就是橘子、柚子和这种香橼。
后来橘子和柚子的杂交,形成了橙子;橘子和橙子的杂交形成了柑。然后这种香橼再和橙子和柑杂交,形成了各种柠檬。所以我们平时经常吃到各种柠檬,那这种香橼就是它的祖先之一,所以其实这么一说的话,它也就根本不神秘了。
这就是这个菜市场茶叶摊儿上的这些奥秘,其实它们都跟名字有关,同一种东西。如果是叫了一个植物学上的名字,看上去就很稀松平常,但是它如果有了这样一些,「减肥果」或者是「壮阳果」或者是「路路通」,这样的很神秘的名字,仿佛就突然有了魔力一般,这也就可见名字的重要了。
这种名字的重要,我们还能再举一个超过日常生活,甚至涉及到更重大的国计民生的事情。你们有没有听说过「新疆雪菊」,这个在前几年炒作得非常厉害,那么据说它是产于新疆高寒天山地区的一种特有植物,那么喝下去也是有各种各样的神奇功效。
在当地就大量栽培,像这些栽培的姑娘们笑得多么开心呀,到了收获的时候。去年暑假的时候就有人问我,这到底是什么植物,真有那么神奇吗?我一看照片,吓得差点没从椅子上跌下来,原来它的真正的名字叫做「两色金鸡菊」。
这种东西根本就不是新疆的特产,甚至都不是中国的特产,它是原产于北美洲的一种植物。然后在19世纪末的时候,首先是作为栽培的花卉,栽种到中国东部的大城市里。你看这张就是在山东拍摄的,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又入侵到了新疆,在当地野生生长,成为一种入侵植物。
那么这种东西到后来,居然被炒作成了这种新疆特有的神奇的、跟「天山雪莲」所并列的「雪菊」,让我觉得商人的力量实在是太伟大了。
但是这还只是故事的一开始,后来这个东西被炒作到了高价,炒作到高价之后,当地的农民就大量种植,但是在去年丰收之后,这个价格却一落千丈。于是,原先约好的、去要收购他们的这种植物的这些商人都不去了。
然后这些花就只能烂在地里,把这些农民都害惨了。所以同样是这样的一个名字,它换了另外一个名字之后,它可能就会造成非常深远的后果。
刚才我说到这些是属于同一个东西,叫了不同的名字。如果是不同的东西,叫了同一个名字呢?也会造成很多吊诡的结果。
比如说这个是佛教圣树菩提树,传说佛祖在这个树林下面,打坐七七四十九天。终于大彻大悟,所以这个树就叫了菩提树。「菩提」在梵语中的意思就是觉悟,那么这个菩提树它本身,是产于印度北部的一个热带树木。
在中国它也只能栽培于热带地区,包括云南、广西、广东、海南等地,在长江中下游地区,这个菩提树就无法露天生长了。当地的寺庙就只好用另一种植物,叫「无患子」来代替它,所以无患子在长江就有了菩提树之名。
到了更北的黄河流域,还有北京,连无患子也生长不了,寺庙里面就种银杏来代替。如果到了青藏高原的高寒山区呢?连银杏也种不了,那里的寺庙比如说塔尔寺,他们就种一种叫「暴马丁香」的植物,那么这种植物又叫做「西海菩提」。
这样一来,光是因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,菩提树就成了四种树木的共同的名字。这还没有完,大家听说过欧洲也有菩提树吗?
大家是否知道德国柏林有条著名的大街,叫做「菩提树下大街」?奥地利的著名作曲家舒伯特有一首歌叫《菩提树》,还有一个现代的罗马尼亚的流行乐团叫O-Zone,它有首歌叫《菩提树之恋》,这首歌大家一定听过,因为有一个叫郭美美的歌手,翻唱成了《不怕不怕》。
那么这个菩提树到底是什么呢?实际上它就是椴树,它真正的名字叫做椴树,刚才那些名称都应该翻译成椴树。这个错误是什么时候产生的?那我初步考证,可能是民国的时候,那些外文词典就都翻译错了,后来这个错误就沿袭下来,直到现在很多这些外语词典里面,对外语里面「椴树」那个词,还是翻译成「菩提树」。
所以说这就是把同一个名称,用于了不同的植物,这叫做同名异物。跟刚才那个异物同名一样,都造成了很多吊诡的故事。
正因为有这样多的混乱,所以我们急需一个统一的、规范的植物命名系统。实际上这样的命名系统在世界上早就有了,它就叫做「植物的科学名称命名系统」,只不过这个科学名称系统是用拉丁文命名的。这个拉丁文是欧洲的文言文。
那么现在学界,还在使用这个拉丁文的统一的科学名称,它也的确非常方便。但是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,使用实在不便。比如说我举这样一个例子:好饿,我刚煮上endospermum granorum Oryzae sativae subsp. Japonicae,准备做个Ova Galli galli domestici cum fructibus Solani lycopersici cum nonnullis foliis Allii fistulosi,这就是一串拉丁文。
有朋友说你要说人话,那么这段话翻译成人话是什么呢?“我刚煮上大米,准备做个西红柿炒鸡蛋加点儿葱花。”那么我刚才这段话里面,就是把刚才提到的这些生物的名称,都用它的学名来表示了。
比如说大米,我们汉语里面就两个字,但是它的拉丁文是这样的:Oryzae sativae subsp. Japonicae。所以说虽然说,在这个植物的科学名称系统里面,这些名称都做到了统一规范,但是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用,实在是非常不便。
因此我们除了应该有一个统一规范的科学名称系统之外,很显然还应该有一个统一规范的
汉语植物名称系统,而这就是我感兴趣的工作。
到这里我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了。我从小就对名称非常感兴趣,对名字的记忆力也特别好。
我家是在山西太原,我小学的时候回河北的老家,坐的是一趟从太原到天津西的慢车,那么在回太原的时候,当然还是坐的同一趟车。上午九点钟上车,傍晚到家,正好是一白天。因为这个慢车每站必停,那么我就在这个过程中,把沿途经过的每一个站的站名都背下来了。
后来到了初中的时候,我又对天文学特别感兴趣,我把天空的八十八星座的名称背了下来,还背会了中国星名里面的二十八宿,大家听说过吧?角亢氐房心尾箕,斗牛女虚危室壁,奎娄胃昴毕觜参,井鬼柳星张翼轸。这是二十八宿。
后来我大学考的是化学,为什么是进入了化学系呢?因为我对这个化学也很感兴趣,因为它里面有大量的化合物的名称。比如说这个元素吧,现在已经发现了116种,我就可以把它顺背如流: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,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,钪钛钒铬锰铁钴镍铜锌,镓锗砷硒溴氪。这是36,后面不背了。
到后来我硕士又去学了历史地理学,为什么呢?因为我不想学化学了,但是我为什么又学这个历史地理呢?因为我能把中国的两千多个县名背下来。直到最后我博士学了植物学,我也仍然是对这个名称非常感兴趣。所以说这个可以说是我一个特长吧,就是擅于记忆名字。
当然人的长处总是有限的,我另一方面的记忆,对人脸的记忆力就非常差,我是一个超级脸盲,也许我今天第一次认识你,跟你谈了几个小时,但是第二天我可能就认不出你了。但是我从这个里面学到一个经验教训,就是说人应该去知道自己有什么长处,然后能够扬长避短,这样才能够最大地发挥自己人生的价值。
那么说回来,我们就继续谈到我感兴趣的这个工作,就是给世界的植物名称起一个统一规范的汉语名称系统。这个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作,我们常说中国地大物博,也的确是这样。
在植物里面最高等的植物叫做维管植物,中国的维管植物是三万两千多种,听上去也的确很多。因为世界上第一多的是巴西,有五万多种;第二是哥伦比亚,差不多也是五万多种;而中国就能够排到第三位。
但是如果我们说全世界的维管植物有多少种呢?25到30万种。所以中国的这三万种在全世界一比,至多也只占十分之一。当然这三万种已经有了汉语名称,但是除此之外那些非国产的植物呢?大部分都没有汉语名称。
这些非国产的植物,也许大部分你一生也不会接触到,但是说不准你什么时候就会碰到一些。比如说现在大家都喜欢出国旅游,你去那些欧洲或者美洲的花园,或者去热带地区,你会看到很多开着美丽花朵的植物,也许你就会拍下来,然后放到网上请大家鉴定,想知道它是什么名字,结果你咨询了半天最后得到的回答是:它没有名字。那你一定会很失望。
所以我们现在,的确也到了这样的一个时候,就是能够给世界的这些非国产的植物,都起一个汉语名字的时候,那么这样的话我就跟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,我们一起准备做这个工作,做这个工作第一步,就是先搜集一下已经有的名字,看看它们有没有什么起名的规律。
结果搜集的结果可以说是令人大失所望,现在有的一些名字,怎么说呢?太庸俗了、太平淡了。你看这一组名字:尖药花、尖蕊花、尖叶木、尖花藤、尖头花、尖子木、尖子藤,是不是很像绕口令呢?就那么几个字来回地排列组合,居然就形成了这么多种植物的名字!它们太平庸,太没有特色了。
我们再看另一组:火炬树、火炬花、火把树、火把花、火焰树、火焰花、火焰草,这些倒是生动了一些,它们都用了比喻,但是就像相声一样,你同一个梗儿反复地用好几次,大家也都会觉得非常枯燥。
这么一堆弄下来,即使它本身的确是非常美丽的花卉,你也会觉得索然无味了,是吧?真的是太令人抓狂啦。
但其实我们古人在给植物起名方面,是有很多很多智慧的。比如说这样一种貌不惊人的植物,也许你就会管它叫个细叶草,但它却有一个非常威武的名字,叫做「远志」。因为它在这个中药里面据说能够益气健神,所以就有了这样的一个名字,「远志」。这样一来就马上把这样一种柔弱的小草的这种格局一下子就提升了,变得非常威猛。
再比如说这是南方很常见的一种栽培的园艺的这种盆栽的树木,这是它的种子,那么它的种子仿佛是一个和尚的光脑袋,而它种子下面有一个叫做「种托」的结构,这个绿色的结构,又仿佛是和尚披的袈裟,所以人们就给它起名叫「罗汉松」,那么这是一个非常生动形象的名字。
再比如说有一味叫做「浙贝母」的中药,这也是非常有名的中药,那么它以产于浙江为最地道,所以叫「浙贝母」。如果你只看它的花,可能也觉得只是美丽而已。为什么会叫「贝母」呢?那么你一看它的地下部分可能就会明白了。
这是它的地下部分,那么在这种叫做「鳞筋」的结构里面,有很多像贝壳一样的这种肉质鳞片。既然它看上去很像贝壳,那么古人就把长出这种贝壳的植物,视为贝壳的母亲,所以最后这种植物就叫做「贝母」,而它又产于浙江就叫做「浙贝母」。
那么像这样的名字都是非常超凡脱俗的,至少它能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。那么我们就从这些古人起名的智慧中,吸取这些经验。我们也试着给一些植物起了一些名称。那么下面就给大家汇报一下。
这是产自于中美洲的一种很美丽的植物,属于野牡丹科。它在世界其它一些地方作为观赏植物栽培,当然像在夏威夷等地,也变成了入侵植物,那么这种植物应该起一个什么名字呢?
我们首先想到它是野牡丹科,然后它有一个亲戚,跟它亲缘关系很近的一种植物,生长在北美洲的北部,在英语里面叫做「deergrass」,就是「鹿草」,所以我们最后就给它的这个亲戚取名叫「鹿丹」。
而这种植物,它又跟中国的另一种叫做「锦香草」的植物有亲缘关系,所以我们又取了这个锦字,给它取名叫「锦鹿丹」。这样的话至少它在名字上面,是比较不太俗气一些。
再比如说这个是产于南非的一种很美丽的灌木,前人给它起名叫「鳞叶树」,因为它的叶子是鳞片状的。但这个名字就很平淡,因为叶子像鳞片的植物太多了,为什么只有你能叫鳞叶树呢?后来我们根据它这个没有开放的花絮的样子很像女生衣服,或者是帽子上面的绒球,给它另外起名叫「白花绒球树」。
再比如说这是产自于美国洛基山区的一种十字花科植物,跟我们所吃的白菜、萝卜是近亲。这是它果实成熟之后,果瓣儿脱落之后的样子,中间还剩下一层薄膜,看上去仿佛是轻罗小扇,又好像是蝉的翅膀,所以我们就叫它「蝉翼芥」。这是一种很有希望引种的园艺植物。
除了这些比喻之外,我们也吸取了古人起名字往往用典故的经验,其实这个在园艺界上也有先例。比如说这个名字叫做「黛玉花」,它其实不是我起的,而是园艺界起的。那么这么一看也似乎的确有点,黛玉那种遗世独立的感觉。它是产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区。
受此启发,我们把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地的另一种宿根花卉就起名叫「紫鹃莲」。当然这跟它的样子也有相似之处,因为它的花是紫色的,又有点儿像杜鹃花。当然更重要的是,它跟黛玉花一样都产于安第斯山区,又比黛玉花稍微矮一点。所以这样我们就把这对主人和丫鬟放到了一起。
我们再来看这种南非产的植物,两片巨大的叶子中间一蓬鲜艳的黄花,看上去又的确有点儿霸气,所以我们干脆叫它「黄熙凤」。这个又有点儿跟「王熙凤」有点同音,事实上在粤语里面王和黄就是根本同音的。
为什么要叫它「熙凤」呢?因为它的学名你看叫「Amphisiphon」,所以这是一个音译加上意译,做到了音意兼备的这样一个名字,我们觉得还是很得意的。
那我们知道《红楼梦》里面有金陵十二钗,正册、副册、又副册是有很多女子的名字,而且都起得非常美,它们都可以用作植物的名字。
这个则是北京大学哲学系的刘华杰教授,他曾经在夏威夷考察过一年,那么这是在夏威夷拍到的一种植物,他就为它起名叫「樱莲」。因为它是属于半边莲科,而它的这个果实又很像樱桃,而这个英莲正好又跟《红楼梦》里面香菱在被拐卖之前的名字是一样的——甄英莲。
那么刚才说到这个迎春花,其实它就是早就使用在植物名称中的红楼女子。除了迎春花之外还有探春花,这是产自于河南还有山东的一种植物。那么在「元迎探惜」四春里面,现在还剩下惜春花和元春花。
正好在美国南部生长着一种,跟它亲缘关系很近的植物,它的花期是春末夏初,正好合于惜春之意,所以我们就把这种植物叫做「惜春花」了。现在还剩下元春还没有找到,但是我相信很快也会有的。
当然这个起名有时候,很多时候是一个比较枯燥的工作。但偶尔也会有一些比较快乐的时候,比如说这是产自于澳大利亚的一种禾本科植物,也就是一种牧草,它的特点是它的果实外面有两个壳,一个壳上面长着三根芒,另一个壳上面长着两根芒,一共是五根芒,那我想不如就叫「五毛草」。
再比如说这也是产自于澳大利亚的一种水果,当然你生吃的话可能不太好吃,但是做成果酱则非常美味了。这种水果的特点是,它的叶子很像臭椿,是一种植物学上叫做羽状复叶。而它果实的这种颜色又很像李子,所以我说是不是叫「羽椿李」呢?但是被我的朋友断然否定,他们最后商量的结果是叫做了「红椿李」。
当然这样的情况也不常见,更多的时候是我们觉得,前人起的名字有点过于过分。而为他们修正的结果,比如说这是产自于美国东部的一种很漂亮的花卉,已经早已引种栽培,它的英文名字叫做「turtlehead」,海龟的头。
不知道是谁就给它起名叫「龟头花」。这个实在是过于不雅,但我就只给它改了一个字,叫做「鳌头花」。因为我们知道鳌其实就是一种大龟,而我们汉语中有成语「独占鳌头」是一个褒义词,所以只改一个字就起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。
目前我们的工作还远远没有做完,还有很多的植物都没有起名字,有时候我们自己也觉得可能脑力,有些不够用,但是也有很多别的朋友,他们集思广益起了很多很好的名字。我刚刚提到的北大哲学系教授刘华杰老师,他就在给很多夏威夷的植物都起了名字。
比如说这是夏威夷特有的一种蕨类,那么他就根据当地土语的意译,翻译过来叫做「红猪蕨」。我们觉得还不错,所以就采用了。以后我们一提到红猪蕨这个名字,我们就会知道它是刘华杰老师起的。
再比如说澳大利亚有这么多种类的兰花,非常漂亮,它们都应该拥有一些非常美丽的名字。但是我们自己的智慧总是有限的,我觉得想破头皮,也不知道该给它起什么样的名字。
所以这个时候我就想跟大家说,其实你们也有给植物起名的机会,如果你们愿意参加到我们的工作中来,看到这些美丽的花卉,你们也可以发动自己的智慧,给它们起一个美丽的名字。然后如果经过我们审定,觉得很好的话,那么最后这个名字,它的命名权就属于你。我想这个工作大家也许会感兴趣吧!